各位代表:
受市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代表议案及建议、批评、意见(以下简称“建议”)办理情况,请予审议。
一、建议办理情况
在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市人大常委会交由市政府办理的建议共136件,经市政府认真研究,分解到56个部门具体承办。其中:农业、林业、水利、乡村振兴方面26件;工业、交通、通信方面28件;城建、环保、土地、电业方面37件;科教文卫、旅游、广播电视方面29件;财税、计划、金融方面11件;其它方面5件。在市人大常委会依法监督和人大代表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各承办单位的共同努力,截至目前,136件建议已按要求全部办理完毕,并分别书面答复了代表本人,做到了代表和群众满意。从办理结果看,共分三种类型:
(一)已经办结或即将办理结束的115件,占全部建议的84.6%。如秦巧玲代表提出的“关于提高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的建议,近年来,市政府坚持把依法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作为教育投入的重中之重,千方百计克服困难,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教师待遇水平,2022年6月,开始对在编教师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进行调整,由原来的5%提升至12%,依法依规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工资福利待遇落实到位,维护好教师的切实利益,不断提高教师地位。目前,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已调整到位,1—5月份的住房公积金已于7月份补缴到位。
如席德杰代表提出的“关于生产便道水泥路基修复”的建议,市交通运输局安排专人积极向上级相关部门联系对接,经多次与河南省高速公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三门峡分公司沟通,将连霍高速阳平河特大桥桥下生产便道路基被桥面排水冲毁的修复工作列入2022年汛期修复养护计划,6月底已修复完成。
如伍妙月代表提出的“关于充分发挥大数据平台作用”的建议,市政府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大数据平台建设工作,不断推动数据共享和开发利用,拓展应用场景,致力于打造智能便捷的数字化公共服务体系。一是有力支持疫情防控工作,创新开发“灵宝一码通”系统,以自建人口基本信息数据库为依托,采用“微信小程序+数据管理系统”模式运行,上线外出返乡报备、核酸检测管理、领导驾驶舱等14项功能,为疫情防控高效工作提供了坚强的数据支撑。截至目前,已注册人数96万余人,场所码注册1万7千余个,行程轨迹1000余万条;二是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全省首创灵宝市智慧政务标准化引导平台,开设办事一本通、“秒懂”微视频、生命树、灵宝政务服务网、政务公开、新闻中心六个板块内容。截至目前,已制作政务“一本通”2194项、政务“秒懂”微视频150余条,以更加直观、更为直白的方式方便群众了解政务、掌握政务、享受政务;三是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持续推进甘棠政务平台应用,实现全市154家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5500多名公职人员的全覆盖,并延伸至375个村(社区)行政“末梢”。建设数字会议系统、政务值班视频会议系统,实现了上下贯通、可视化、智能化、科学化的会议组织与管理,确保会议开出实效、开出效果。截至目前,通过甘棠政务平台已经召开了1090场会议,进行无纸化公文呈批、签办近6万次。
(二)已列入规划需逐步解决的14件,占全部建议的10.3%。这部分建议涉及的问题较为复杂,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解决或分期逐步解决,目前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如张云霞等代表提出的“关于尽快将朱阳镇镇区集中供水提升项目列入建设计划”的建议,市水利局积极协调争取乡村振兴资金投资65.45万元,实施了2022年朱阳镇集中水厂水源地水毁修复项目,铺设输水管道488米,新建调蓄池1座,新建水源地防护128米及护栏59米,新建挡土墙16米。同时,将朱阳镇区水厂的消毒、净化等自动化设备的改造提升列入2022年维修养护项目,目前已完成改造提升,有效解决朱阳镇区及周边地区水源不足问题。下一步,市政府将督促市水利局积极向上级部门对接沟通,争取上级资金扶持,同时推行多种投融资方式,争取多渠道吸纳社会资金投入,继续谋划推进朱阳镇镇区供水提升改造项目,使群众早日受益。
(三)因政策或其他条件限制暂时无法解决的7件,占全部建议的5.1%。由于受现行政策规定、管理体制和财力物力等条件限制,暂时难以解决。下一步,市政府将督促有关部门积极与上级沟通,努力争取更多的政策、资金支持,并实事求是地向代表解释说明,取得代表的理解。如种凯明代表提出的“关于将阳店镇各村垃圾纳入灵宝市统一转运”的建议,阳店镇目前属于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辖,由于体制原因,工作经费无法统筹,考核办法难以落实,目前纳入统一管理条件尚不成熟。
二、今年建议办理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视,夯实责任。市政府一直非常重视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结束后,我们立即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建议办理工作。6月1日,市政府会同市人大、市政协联合召开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交办会,印发了《关于认真做好2022年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的通知》(灵政办〔2022〕7号),落实办理责任,强化办理措施。同时,明确要求各承办单位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制定计划,抽调专人,集中办理,确保办理任务圆满完成。
(二)细化措施,规范制度。督促各承办单位在建议办理过程中,主动加强与人大代表的联系和沟通,认真听取代表的意见,尽最大努力解决代表提出的问题。办理前走访代表,摸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办理过程中,采取上门走访、现场答复、面对面座谈等形式,及时与代表联系、沟通,通报办理情况;办理后认真征求代表意见,保证办理质量。具体办理过程中,要求各承办单位进一步完善办理工作制度,做到“七有”,即:有制度、有计划、有研究、有沟通、有措施、有检查、有结果;实行“四定”工作制,即:定领导、定人员、定责任、定时限,做到交办、办理、催办、答复等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使建议办理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
(三)强化督导,确保质量。由市政府办牵头,进一步加强同各承办单位的联络,加大建议办理期间的督办、协调力度,对一些涉及面广、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采取实地调查、主动协调、电话督查等方式进行督办、催办,确保建议按期办理答复;对落实不力和格式不规范的答复,要求重新办理或二次答复,定期及时通报办理情况;对代表不满意的答复,作为督查重点,认真分析原因,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并明确办理时限和要求,限期重新办理,跟踪督办,确保办理效果和质量。
三、议案办理情况
市人大常委会交由市政府办理的议案1件,为李国旺等12名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现代化乡村》的议案。今年以来,灵宝市始终坚持以乡村振兴战略统揽“三农”工作全局,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聚焦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总任务,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政策引领,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
(一)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建设特色农业强市。苹果产业方面,新发展现代矮砧苹果7000亩;改造乔化果园2.8万亩,推广新品种10个。食用菌产业方面,全市食用菌生产总规模1.34亿袋,产值16.5亿元。中药材产业方面,新发展丹参、连翘、生地等道地药材4万亩,中药材总面积达12.8万亩。烟叶产业方面,坚持“以质增量、以质促量”工作理念,合同种植烟叶6万亩。畜牧养殖产业方面,依托新六农牧、喜乐佳农牧、温氏禽业、弘峪生态牛场等,做强生猪产业、做大牛羊产业、做优家禽产业,积极构建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产业体系。
(二)加大项目建设力度,补齐基础设施短板。2022年,全市共实施项目45个、计划投入资金15.27亿元,其中:窄口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修复及水质保障项目,投资2.2亿元,涵盖河道生态治理、土地整治、水源涵养林建设、湿地修复、库岸生态防护林种植等内容;朱阳佛山烟区水源工程,投资1.2亿元,在朱阳镇两岔河村修建2个拦水坝,沿弘农河铺设压力钢管34.245千米;沟水坡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投资9580万元,对水库大坝防渗加固,溢洪道加固,尾水渠修复、输水洞加固、防汛道路硬化、信息化建设等;2022年电烤房改造项目,投资5698万元,改造电烤房1021座;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投资5250万元,在阳平、故县建设高标准农田3.5万亩;灵宝苹果期货交割库及智能分选示范中心项目,投资1397万元,建设万吨冷库一座配套智能分选设备一套。
(三)坚持培育使用并重,打造乡村振兴主力军。加强乡村人才选拔培育,引导在外人才回归建设家乡,全市乡村人才2328人,优秀在外人才1177人。选拔培育乡村实用人才队伍,评选出高级乡村实用人才29名、中级93名、初级182名。开展“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完成家政服务、养老护理、农村实用技术等技能培训23915人。
(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清理陈年垃圾386处,拆除残垣断壁632处,新改造农村户厕1.2万户,完成“四旁”空闲绿化6523处,355个村全部完成村口“五有”建设,打造村内五园7235个。打造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围绕叫响“黄河驿道、百里画廊”名片,加快建设休闲农业、文化旅游、乡村振兴3个长廊,发展特色水果2.2万亩、花椒1.8万亩、黄花菜9500亩、莲菜5000亩,积极创建东寨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全面推进“林长制”“河长制”,完成营造林5万亩,建成城市游园3个,新增城市绿地6万平方米。
(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开展“五星”支部创建,成立市委书记任组长的“五星”支部创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领导小组、10个县级领导牵头负责的工作专班,12名县级干部联系指导5个拟创建“五星”村,350名科级干部联系指导350个村。常态化开展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工作,1名县级领导,1名乡镇班子成员,1名驻村第一书记,1个机关事业单位,组成“会诊”团队,一支部一方案、一问题一对策,稳步推进整顿工作。扎实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平安建设“六无”村、“三零”创建活动,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着力化解社会矛盾,营造和谐有序的农村社会环境,促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
四、存在问题及今后工作打算
各位代表,2022年的建议办理工作,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在各承办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按期圆满地完成了办理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在办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个别承办单位办理质量不高、办理方法单一;二是个别承办单位在办理过程中与代表经常性沟通不够,答复文件缺乏针对性、有效性;三是个别建议的落实,与人大代表的愿望、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对于这些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一是提高认识,重视办理工作。做好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工作,是自觉接受人大监督、了解社情民意、改进政府工作的重要举措。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大工作力度,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狠抓工作落实,认真办理每一件建议,真正做到办理一件建议,解决一类问题。
二是狠抓落实,加强跟踪督办。采取联合督查、专项督办、暗访等多种形式,对建议办理情况进行跟踪问效。对已落实的建议,认真开展复查工作,查出问题,立即纠正。对目前正在解决和已列入规划需逐步解决的建议,督促有关单位加快进度,并根据承办单位制定的时间节点抓好跟踪落实。对代表性强、涉及面广与人民利益息息相关的重点建议,继续由分管领导督导跟进,并纳入常规化管理。
三是总结经验,提高办理水平。我们将不断总结工作经验,积极探索研究新形势下办好代表建议的新思路、新办法,完善制度,创新方法,不断规范代表建议的答复、办理、督办等各个环节,坚持现场办理、联合办理、上门走访、公开答复等多种办理方法相结合,不断提高办理质量。
各位代表,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内容,是政府自觉接受人大监督的重要举措。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创新方法、注重实效,努力把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做得更加扎实、更加实在,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受市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代表议案及建议、批评、意见(以下简称“建议”)办理情况,请予审议。
一、建议办理情况
在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市人大常委会交由市政府办理的建议共136件,经市政府认真研究,分解到56个部门具体承办。其中:农业、林业、水利、乡村振兴方面26件;工业、交通、通信方面28件;城建、环保、土地、电业方面37件;科教文卫、旅游、广播电视方面29件;财税、计划、金融方面11件;其它方面5件。在市人大常委会依法监督和人大代表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各承办单位的共同努力,截至目前,136件建议已按要求全部办理完毕,并分别书面答复了代表本人,做到了代表和群众满意。从办理结果看,共分三种类型:
(一)已经办结或即将办理结束的115件,占全部建议的84.6%。如秦巧玲代表提出的“关于提高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的建议,近年来,市政府坚持把依法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作为教育投入的重中之重,千方百计克服困难,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教师待遇水平,2022年6月,开始对在编教师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进行调整,由原来的5%提升至12%,依法依规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工资福利待遇落实到位,维护好教师的切实利益,不断提高教师地位。目前,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已调整到位,1—5月份的住房公积金已于7月份补缴到位。
如席德杰代表提出的“关于生产便道水泥路基修复”的建议,市交通运输局安排专人积极向上级相关部门联系对接,经多次与河南省高速公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三门峡分公司沟通,将连霍高速阳平河特大桥桥下生产便道路基被桥面排水冲毁的修复工作列入2022年汛期修复养护计划,6月底已修复完成。
如伍妙月代表提出的“关于充分发挥大数据平台作用”的建议,市政府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大数据平台建设工作,不断推动数据共享和开发利用,拓展应用场景,致力于打造智能便捷的数字化公共服务体系。一是有力支持疫情防控工作,创新开发“灵宝一码通”系统,以自建人口基本信息数据库为依托,采用“微信小程序+数据管理系统”模式运行,上线外出返乡报备、核酸检测管理、领导驾驶舱等14项功能,为疫情防控高效工作提供了坚强的数据支撑。截至目前,已注册人数96万余人,场所码注册1万7千余个,行程轨迹1000余万条;二是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全省首创灵宝市智慧政务标准化引导平台,开设办事一本通、“秒懂”微视频、生命树、灵宝政务服务网、政务公开、新闻中心六个板块内容。截至目前,已制作政务“一本通”2194项、政务“秒懂”微视频150余条,以更加直观、更为直白的方式方便群众了解政务、掌握政务、享受政务;三是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持续推进甘棠政务平台应用,实现全市154家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5500多名公职人员的全覆盖,并延伸至375个村(社区)行政“末梢”。建设数字会议系统、政务值班视频会议系统,实现了上下贯通、可视化、智能化、科学化的会议组织与管理,确保会议开出实效、开出效果。截至目前,通过甘棠政务平台已经召开了1090场会议,进行无纸化公文呈批、签办近6万次。
(二)已列入规划需逐步解决的14件,占全部建议的10.3%。这部分建议涉及的问题较为复杂,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解决或分期逐步解决,目前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如张云霞等代表提出的“关于尽快将朱阳镇镇区集中供水提升项目列入建设计划”的建议,市水利局积极协调争取乡村振兴资金投资65.45万元,实施了2022年朱阳镇集中水厂水源地水毁修复项目,铺设输水管道488米,新建调蓄池1座,新建水源地防护128米及护栏59米,新建挡土墙16米。同时,将朱阳镇区水厂的消毒、净化等自动化设备的改造提升列入2022年维修养护项目,目前已完成改造提升,有效解决朱阳镇区及周边地区水源不足问题。下一步,市政府将督促市水利局积极向上级部门对接沟通,争取上级资金扶持,同时推行多种投融资方式,争取多渠道吸纳社会资金投入,继续谋划推进朱阳镇镇区供水提升改造项目,使群众早日受益。
(三)因政策或其他条件限制暂时无法解决的7件,占全部建议的5.1%。由于受现行政策规定、管理体制和财力物力等条件限制,暂时难以解决。下一步,市政府将督促有关部门积极与上级沟通,努力争取更多的政策、资金支持,并实事求是地向代表解释说明,取得代表的理解。如种凯明代表提出的“关于将阳店镇各村垃圾纳入灵宝市统一转运”的建议,阳店镇目前属于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辖,由于体制原因,工作经费无法统筹,考核办法难以落实,目前纳入统一管理条件尚不成熟。
二、今年建议办理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视,夯实责任。市政府一直非常重视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结束后,我们立即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建议办理工作。6月1日,市政府会同市人大、市政协联合召开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交办会,印发了《关于认真做好2022年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的通知》(灵政办〔2022〕7号),落实办理责任,强化办理措施。同时,明确要求各承办单位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制定计划,抽调专人,集中办理,确保办理任务圆满完成。
(二)细化措施,规范制度。督促各承办单位在建议办理过程中,主动加强与人大代表的联系和沟通,认真听取代表的意见,尽最大努力解决代表提出的问题。办理前走访代表,摸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办理过程中,采取上门走访、现场答复、面对面座谈等形式,及时与代表联系、沟通,通报办理情况;办理后认真征求代表意见,保证办理质量。具体办理过程中,要求各承办单位进一步完善办理工作制度,做到“七有”,即:有制度、有计划、有研究、有沟通、有措施、有检查、有结果;实行“四定”工作制,即:定领导、定人员、定责任、定时限,做到交办、办理、催办、答复等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使建议办理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
(三)强化督导,确保质量。由市政府办牵头,进一步加强同各承办单位的联络,加大建议办理期间的督办、协调力度,对一些涉及面广、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采取实地调查、主动协调、电话督查等方式进行督办、催办,确保建议按期办理答复;对落实不力和格式不规范的答复,要求重新办理或二次答复,定期及时通报办理情况;对代表不满意的答复,作为督查重点,认真分析原因,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并明确办理时限和要求,限期重新办理,跟踪督办,确保办理效果和质量。
三、议案办理情况
市人大常委会交由市政府办理的议案1件,为李国旺等12名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现代化乡村》的议案。今年以来,灵宝市始终坚持以乡村振兴战略统揽“三农”工作全局,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聚焦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总任务,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政策引领,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
(一)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建设特色农业强市。苹果产业方面,新发展现代矮砧苹果7000亩;改造乔化果园2.8万亩,推广新品种10个。食用菌产业方面,全市食用菌生产总规模1.34亿袋,产值16.5亿元。中药材产业方面,新发展丹参、连翘、生地等道地药材4万亩,中药材总面积达12.8万亩。烟叶产业方面,坚持“以质增量、以质促量”工作理念,合同种植烟叶6万亩。畜牧养殖产业方面,依托新六农牧、喜乐佳农牧、温氏禽业、弘峪生态牛场等,做强生猪产业、做大牛羊产业、做优家禽产业,积极构建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产业体系。
(二)加大项目建设力度,补齐基础设施短板。2022年,全市共实施项目45个、计划投入资金15.27亿元,其中:窄口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修复及水质保障项目,投资2.2亿元,涵盖河道生态治理、土地整治、水源涵养林建设、湿地修复、库岸生态防护林种植等内容;朱阳佛山烟区水源工程,投资1.2亿元,在朱阳镇两岔河村修建2个拦水坝,沿弘农河铺设压力钢管34.245千米;沟水坡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投资9580万元,对水库大坝防渗加固,溢洪道加固,尾水渠修复、输水洞加固、防汛道路硬化、信息化建设等;2022年电烤房改造项目,投资5698万元,改造电烤房1021座;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投资5250万元,在阳平、故县建设高标准农田3.5万亩;灵宝苹果期货交割库及智能分选示范中心项目,投资1397万元,建设万吨冷库一座配套智能分选设备一套。
(三)坚持培育使用并重,打造乡村振兴主力军。加强乡村人才选拔培育,引导在外人才回归建设家乡,全市乡村人才2328人,优秀在外人才1177人。选拔培育乡村实用人才队伍,评选出高级乡村实用人才29名、中级93名、初级182名。开展“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完成家政服务、养老护理、农村实用技术等技能培训23915人。
(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清理陈年垃圾386处,拆除残垣断壁632处,新改造农村户厕1.2万户,完成“四旁”空闲绿化6523处,355个村全部完成村口“五有”建设,打造村内五园7235个。打造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围绕叫响“黄河驿道、百里画廊”名片,加快建设休闲农业、文化旅游、乡村振兴3个长廊,发展特色水果2.2万亩、花椒1.8万亩、黄花菜9500亩、莲菜5000亩,积极创建东寨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全面推进“林长制”“河长制”,完成营造林5万亩,建成城市游园3个,新增城市绿地6万平方米。
(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开展“五星”支部创建,成立市委书记任组长的“五星”支部创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领导小组、10个县级领导牵头负责的工作专班,12名县级干部联系指导5个拟创建“五星”村,350名科级干部联系指导350个村。常态化开展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工作,1名县级领导,1名乡镇班子成员,1名驻村第一书记,1个机关事业单位,组成“会诊”团队,一支部一方案、一问题一对策,稳步推进整顿工作。扎实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平安建设“六无”村、“三零”创建活动,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着力化解社会矛盾,营造和谐有序的农村社会环境,促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
四、存在问题及今后工作打算
各位代表,2022年的建议办理工作,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在各承办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按期圆满地完成了办理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在办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个别承办单位办理质量不高、办理方法单一;二是个别承办单位在办理过程中与代表经常性沟通不够,答复文件缺乏针对性、有效性;三是个别建议的落实,与人大代表的愿望、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对于这些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一是提高认识,重视办理工作。做好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工作,是自觉接受人大监督、了解社情民意、改进政府工作的重要举措。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大工作力度,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狠抓工作落实,认真办理每一件建议,真正做到办理一件建议,解决一类问题。
二是狠抓落实,加强跟踪督办。采取联合督查、专项督办、暗访等多种形式,对建议办理情况进行跟踪问效。对已落实的建议,认真开展复查工作,查出问题,立即纠正。对目前正在解决和已列入规划需逐步解决的建议,督促有关单位加快进度,并根据承办单位制定的时间节点抓好跟踪落实。对代表性强、涉及面广与人民利益息息相关的重点建议,继续由分管领导督导跟进,并纳入常规化管理。
三是总结经验,提高办理水平。我们将不断总结工作经验,积极探索研究新形势下办好代表建议的新思路、新办法,完善制度,创新方法,不断规范代表建议的答复、办理、督办等各个环节,坚持现场办理、联合办理、上门走访、公开答复等多种办理方法相结合,不断提高办理质量。
各位代表,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内容,是政府自觉接受人大监督的重要举措。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创新方法、注重实效,努力把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做得更加扎实、更加实在,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