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乡、镇人民政府,涧东区、涧西区管委会,市直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卫生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和省、三门峡市关于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意见,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通过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市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全面改善,公共卫生健康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卫生城镇覆盖率持续提升,健康细胞建设广泛开展,影响全市城乡居民健康的不利因素得到有效治理,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蓬勃发展,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爱祖国、讲卫生、树文明、重健康的浓厚氛围普遍形成,群众健康素养和全民健康水平明显提升。
二、重点任务
(一)完善公共卫生设施,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1.加快推进城市更新。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为出发点,分类分期开展城区水、暖、路、气、供排水等基础设施改造,加大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力度,完善地下管网、防洪排涝等基础设施,开展城区街景风貌改造,推进城市生态绿地和景观廊道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质。(责任单位:市住建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水利局、城管局、棚改办,城关镇、尹庄镇人民政府,涧东区、涧西区管委会)
2.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提升行动。健全完善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聚焦重点场所、薄弱环节,持续抓好老旧小区、背街小巷、“三边一部”(铁路边、公路边、河流沟渠边和城乡结合部)、建筑工地、食品生产经营场所、农贸市场、公共交通工具及场所等重点区域环境卫生治理。深入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和绿化行动,开展美丽乡村和美丽庭院示范创建活动。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依法查处违法排污行为。逐步建立环境与健康调查、监测和风险评估制度,定期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状况评价。(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农业农村局、商务局、卫健委、交通运输局、水利局、市场监管局、市场发展中心、生态环境局,各乡镇人民政府,涧东区、涧西区管委会)
3.开展垃圾污水治理。大力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健全工作制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到2025年,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系统,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积极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畜禽类污和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完善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加强医疗废物和污水处理。加大城区污水管网管护力度,推进城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分区分类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到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5%以上。(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城管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水利局、卫健委,各乡镇人民政府,涧东区、涧西区管委会)
4.推进厕所革命。加强城乡公厕规划、建设和管护,并做好免费开放工作。加快学校厕所改造建设,实现中小学、幼儿园厕所达到安全、卫生、经济、适用、环保五项要求。大力开展农贸市场、医疗卫生机构、主干道路、车站等重点公共场所厕所环境整治,有效改善公厕卫生状况。加快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强化行政村公共卫生厕所建设管理,积极推进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到2025年,全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以上。(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住建局、城管局、卫健委、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教体局、交通运输局、市场监管局、市场发展中心,各乡镇人民政府,涧东区、涧西区管委会)
5.切实保障城乡饮用水安全。加强农村供水设施建设管理,因地制宜推进规模化集中供水,逐步减少小型、分散式供水,强化农村重点寄生虫病流行区和地方病病区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到2025年,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3%以上,水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城乡供水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做好城乡饮用水水质监测,加强饮用水卫生监测和质量控制,在全市构建覆盖城乡的饮用水卫生监测网络,定期监测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水质,定期公布水质监测信息。加强水质检测能力建设,具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的全部水质指标检测能力。(责任单位:市卫健委、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住建局、水利局,各乡镇人民政府,涧东区、涧西区管委会)
6.科学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坚持政府组织与全社会参与相结合,鼓励个人和家庭搞好居家卫生,清除病媒生物孳生地,防止病媒生物孳生、繁殖和扩散。建立健全病媒生物监测网络,规范开展监测,适时发布预警信息。全市城区、镇区范围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C级标准。每年夏秋两季开展灭蚊、蝇、蟑螂为主的病媒生物防制活动,冬春两季组织开展集中统一灭鼠活动,防止登革热、寨卡病毒病、流行性出血热等病媒生物传播疾病的发生流行。鼓励各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实现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市场化运作,提升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效果。加强重点场所病媒生物防制,医院、养老机构、宾馆、车站、旅游景点等人员密集场所和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建筑工地、农贸市场、垃圾中转站及处理场等易孳生病媒生物的场所要严格落实综合防制措施,将病媒生物密度控制在低水平。(责任单位:市爱卫办,市爱卫办成员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涧东区、涧西区管委会)
(二)加强健康知识教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7.培养文明健康习惯。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广泛开展健康科普进村镇、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活动,宣传公共卫生安全、重大疾病防控、不同季节重点流行疾病防控等卫生健康知识,杜绝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公共场所吸烟等行为,推广正确洗手、室内常通风、科学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文明健康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从源头上防控疾病传播。树立良好饮食风尚,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开展“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宣教活动,推广使用健康“小三件”(限量盐勺、限量油壶和健康腰围尺)。深入推进文明餐桌行动,推行公筷公勺分餐夹,引导公众文明用餐、健康用餐、节约用餐。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开展健康知识教育和健康行为引导,以“小手拉大手”促进全社会形成文明卫生习惯。(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卫健委、教体局、市场监管局、文广旅局、住建局,各乡镇人民政府,涧东区、涧西区管委会)
8.倡导自主自律健康生活。加大健康生活方式科普力度,引导群众树牢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养成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合理膳食、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有效预防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针对妇女、儿童、青少年、职业人群、老年人等人群及其关注的健康问题,做好精准宣传和健康干预。以多种教育教学形式对学生进行健康干预,动员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维护中小学学生身心健康,预防近视、控制肥胖。推广使用家庭健康工具包。加快无烟机关、无烟家庭、无烟医院、无烟学校等无烟环境建设,将无烟单位建设纳入文明单位、卫生单位测评体系。(责任单位:市卫健委、教体局、机关事务管理局、团市委、妇联、总工会,各乡镇人民政府,涧东区、涧西区管委会)
9.践行绿色环保生活理念。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强生态环保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广大干部群众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大力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创建等活动,引导干部群众争做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倡导低碳生活理念,引导群众自觉将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贯穿到日常生活中去,珍惜水电等资源能源,树立爱粮节粮等意识,持续开展“光盘行动”,拒绝“舌尖上的浪费”。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交通体系,大力倡导绿色出行。推广使用环保用品,大力推动塑料产品替代和限制使用,加快推进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餐具等的限制禁止工作,解决过度包装问题。(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教体局、交通运输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机关事务管理局、文明办,各乡镇人民政府,涧东区、涧西区管委会)
10.推进全民健身行动。统筹规划建设全民健身公共设施,加强健身长廊、广场、步道和体育公园等建设,改善城乡居民运动条件。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鼓励有条件的学校、企事业单位运动场馆向社会开放,逐步提高公共体育设施覆盖率、开放率和利用率。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加强科学健身指导服务,营造良好的全民健身氛围。到2022年末,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8.5%以上。(责任单位:市体委办、发改委、教体局,各乡镇人民政府,涧东区、涧西区管委会)
11.促进群众心理健康。建立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完善社会心理健康监测预警机制,将心理健康服务融入社会治理体系、精神文明建设,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健康促进工作。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支持开展心理疏导等志愿服务。强化心理健康科普宣传,传播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乐 观积极的理念和科学的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形成和谐向上的家庭和社会氛围。(责任单位:市卫健委、教体局、民政局、卫健委、文明办,各乡镇人民政府,涧东区、涧西区管委会)
(三)加强社会健康管理,推进健康灵宝建设
12.加快推进健康城市、健康乡镇建设。围绕居民健康需求,以营造健康环境、构建健康社会、优化健康服务、培养健康人群、发展健康文化为重点,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推动健康灵宝建设。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按照国家和省、三门峡市有关规范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卫生健康、法治、教育、社会保障、交通、食品、药品、体育健身、养老服务等各领域的综合策略和干预措施。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强化健康风险防控,从源头上消除健康隐患。探索建立健康影响评估制度,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巩固提升卫生城镇创建成果,采取整治与规范、巩固与提升相结合的方式,破解城乡管理难点顽疾,实现城乡面貌干净整洁、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卫生秩序管理规范。创新工作方法,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和评审工作,加强动态管理,完善退出机制,提升城乡公共卫生管理水平。(责任单位:市卫健委、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建局、城管局、司法局、教体局、人社局、医保局、交通运输局、市场监管局、体委办、民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涧东区、涧西区管委会)
13.积极推进健康细胞建设。按照健康村镇、健康社区、健康单位(企业)、健康学校、健康家庭等健康细胞建设标准,推动全市“健康细胞”建设。鼓励乡镇根据自身经济发展水平、文化特点等,以整洁宜居的环境、便民优质的服务、和谐文明的文化为主要内容,培育一批健康细胞建设特色样板,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乡镇建立完善健康细胞建设工作网络,制定和细化工作方案,以获得卫生称号的单位、村镇、社区等为重点,试点先行,加快推进健康细胞建设,筑牢健康灵宝建设的微观基础。(责任单位:市政府各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涧东区、涧西区管委会)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单位要将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绩效考核,常抓不懈推动落实。各牵头单位要发挥好统筹协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卫生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和省、三门峡市关于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意见,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通过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市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全面改善,公共卫生健康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卫生城镇覆盖率持续提升,健康细胞建设广泛开展,影响全市城乡居民健康的不利因素得到有效治理,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蓬勃发展,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爱祖国、讲卫生、树文明、重健康的浓厚氛围普遍形成,群众健康素养和全民健康水平明显提升。
二、重点任务
(一)完善公共卫生设施,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1.加快推进城市更新。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为出发点,分类分期开展城区水、暖、路、气、供排水等基础设施改造,加大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力度,完善地下管网、防洪排涝等基础设施,开展城区街景风貌改造,推进城市生态绿地和景观廊道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质。(责任单位:市住建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水利局、城管局、棚改办,城关镇、尹庄镇人民政府,涧东区、涧西区管委会)
2.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提升行动。健全完善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聚焦重点场所、薄弱环节,持续抓好老旧小区、背街小巷、“三边一部”(铁路边、公路边、河流沟渠边和城乡结合部)、建筑工地、食品生产经营场所、农贸市场、公共交通工具及场所等重点区域环境卫生治理。深入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和绿化行动,开展美丽乡村和美丽庭院示范创建活动。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依法查处违法排污行为。逐步建立环境与健康调查、监测和风险评估制度,定期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状况评价。(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农业农村局、商务局、卫健委、交通运输局、水利局、市场监管局、市场发展中心、生态环境局,各乡镇人民政府,涧东区、涧西区管委会)
3.开展垃圾污水治理。大力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健全工作制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到2025年,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系统,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积极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畜禽类污和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完善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加强医疗废物和污水处理。加大城区污水管网管护力度,推进城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分区分类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到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5%以上。(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城管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水利局、卫健委,各乡镇人民政府,涧东区、涧西区管委会)
4.推进厕所革命。加强城乡公厕规划、建设和管护,并做好免费开放工作。加快学校厕所改造建设,实现中小学、幼儿园厕所达到安全、卫生、经济、适用、环保五项要求。大力开展农贸市场、医疗卫生机构、主干道路、车站等重点公共场所厕所环境整治,有效改善公厕卫生状况。加快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强化行政村公共卫生厕所建设管理,积极推进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到2025年,全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以上。(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住建局、城管局、卫健委、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教体局、交通运输局、市场监管局、市场发展中心,各乡镇人民政府,涧东区、涧西区管委会)
5.切实保障城乡饮用水安全。加强农村供水设施建设管理,因地制宜推进规模化集中供水,逐步减少小型、分散式供水,强化农村重点寄生虫病流行区和地方病病区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到2025年,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3%以上,水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城乡供水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做好城乡饮用水水质监测,加强饮用水卫生监测和质量控制,在全市构建覆盖城乡的饮用水卫生监测网络,定期监测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水质,定期公布水质监测信息。加强水质检测能力建设,具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的全部水质指标检测能力。(责任单位:市卫健委、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住建局、水利局,各乡镇人民政府,涧东区、涧西区管委会)
6.科学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坚持政府组织与全社会参与相结合,鼓励个人和家庭搞好居家卫生,清除病媒生物孳生地,防止病媒生物孳生、繁殖和扩散。建立健全病媒生物监测网络,规范开展监测,适时发布预警信息。全市城区、镇区范围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C级标准。每年夏秋两季开展灭蚊、蝇、蟑螂为主的病媒生物防制活动,冬春两季组织开展集中统一灭鼠活动,防止登革热、寨卡病毒病、流行性出血热等病媒生物传播疾病的发生流行。鼓励各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实现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市场化运作,提升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效果。加强重点场所病媒生物防制,医院、养老机构、宾馆、车站、旅游景点等人员密集场所和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建筑工地、农贸市场、垃圾中转站及处理场等易孳生病媒生物的场所要严格落实综合防制措施,将病媒生物密度控制在低水平。(责任单位:市爱卫办,市爱卫办成员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涧东区、涧西区管委会)
(二)加强健康知识教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7.培养文明健康习惯。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广泛开展健康科普进村镇、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活动,宣传公共卫生安全、重大疾病防控、不同季节重点流行疾病防控等卫生健康知识,杜绝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公共场所吸烟等行为,推广正确洗手、室内常通风、科学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文明健康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从源头上防控疾病传播。树立良好饮食风尚,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开展“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宣教活动,推广使用健康“小三件”(限量盐勺、限量油壶和健康腰围尺)。深入推进文明餐桌行动,推行公筷公勺分餐夹,引导公众文明用餐、健康用餐、节约用餐。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开展健康知识教育和健康行为引导,以“小手拉大手”促进全社会形成文明卫生习惯。(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卫健委、教体局、市场监管局、文广旅局、住建局,各乡镇人民政府,涧东区、涧西区管委会)
8.倡导自主自律健康生活。加大健康生活方式科普力度,引导群众树牢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养成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合理膳食、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有效预防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针对妇女、儿童、青少年、职业人群、老年人等人群及其关注的健康问题,做好精准宣传和健康干预。以多种教育教学形式对学生进行健康干预,动员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维护中小学学生身心健康,预防近视、控制肥胖。推广使用家庭健康工具包。加快无烟机关、无烟家庭、无烟医院、无烟学校等无烟环境建设,将无烟单位建设纳入文明单位、卫生单位测评体系。(责任单位:市卫健委、教体局、机关事务管理局、团市委、妇联、总工会,各乡镇人民政府,涧东区、涧西区管委会)
9.践行绿色环保生活理念。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强生态环保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广大干部群众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大力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创建等活动,引导干部群众争做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倡导低碳生活理念,引导群众自觉将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贯穿到日常生活中去,珍惜水电等资源能源,树立爱粮节粮等意识,持续开展“光盘行动”,拒绝“舌尖上的浪费”。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交通体系,大力倡导绿色出行。推广使用环保用品,大力推动塑料产品替代和限制使用,加快推进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餐具等的限制禁止工作,解决过度包装问题。(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教体局、交通运输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机关事务管理局、文明办,各乡镇人民政府,涧东区、涧西区管委会)
10.推进全民健身行动。统筹规划建设全民健身公共设施,加强健身长廊、广场、步道和体育公园等建设,改善城乡居民运动条件。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鼓励有条件的学校、企事业单位运动场馆向社会开放,逐步提高公共体育设施覆盖率、开放率和利用率。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加强科学健身指导服务,营造良好的全民健身氛围。到2022年末,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8.5%以上。(责任单位:市体委办、发改委、教体局,各乡镇人民政府,涧东区、涧西区管委会)
11.促进群众心理健康。建立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完善社会心理健康监测预警机制,将心理健康服务融入社会治理体系、精神文明建设,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健康促进工作。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支持开展心理疏导等志愿服务。强化心理健康科普宣传,传播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乐 观积极的理念和科学的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形成和谐向上的家庭和社会氛围。(责任单位:市卫健委、教体局、民政局、卫健委、文明办,各乡镇人民政府,涧东区、涧西区管委会)
(三)加强社会健康管理,推进健康灵宝建设
12.加快推进健康城市、健康乡镇建设。围绕居民健康需求,以营造健康环境、构建健康社会、优化健康服务、培养健康人群、发展健康文化为重点,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推动健康灵宝建设。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按照国家和省、三门峡市有关规范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卫生健康、法治、教育、社会保障、交通、食品、药品、体育健身、养老服务等各领域的综合策略和干预措施。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强化健康风险防控,从源头上消除健康隐患。探索建立健康影响评估制度,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巩固提升卫生城镇创建成果,采取整治与规范、巩固与提升相结合的方式,破解城乡管理难点顽疾,实现城乡面貌干净整洁、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卫生秩序管理规范。创新工作方法,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和评审工作,加强动态管理,完善退出机制,提升城乡公共卫生管理水平。(责任单位:市卫健委、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建局、城管局、司法局、教体局、人社局、医保局、交通运输局、市场监管局、体委办、民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涧东区、涧西区管委会)
13.积极推进健康细胞建设。按照健康村镇、健康社区、健康单位(企业)、健康学校、健康家庭等健康细胞建设标准,推动全市“健康细胞”建设。鼓励乡镇根据自身经济发展水平、文化特点等,以整洁宜居的环境、便民优质的服务、和谐文明的文化为主要内容,培育一批健康细胞建设特色样板,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乡镇建立完善健康细胞建设工作网络,制定和细化工作方案,以获得卫生称号的单位、村镇、社区等为重点,试点先行,加快推进健康细胞建设,筑牢健康灵宝建设的微观基础。(责任单位:市政府各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涧东区、涧西区管委会)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单位要将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绩效考核,常抓不懈推动落实。各牵头单位要发挥好统筹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