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工作报告 > 正文

2024年灵宝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24-02-29 15:34 来源:灵宝市人民政府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4年2月3日在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

  市长  宋速快

1.jpg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第一年,也是灵宝发展进程中极富挑战、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力以赴拼经济,攻坚克难守底线,千方百计惠民生,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位居中部百强县第48位,冲刺“全国百强县”迈出了坚实步伐。

——创新驱动硬核凸显。开发区科创中心“一院五中心”、砷基新材料中试基地、华鑫铜箔国际联合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成运营。河南高精铜箔产业研究院被确定为第三批省产业研究院、中原学者工作站,成为国内同行业中率先实现产、学、研、转、用融合发展的铜产业研究平台。

——文旅融合亮点纷呈。实施总投资68亿元的函谷关历史文化功能区提升工程,重现紫气东来、弘农晚钓场景,创新编排《问道函谷》系列大型实景演绎节目,开创了灵宝文旅产业沉浸游、体验游的先河。滑翔伞基地建成运营,与东寨黄河观景台联动发展,成为网红打卡新亮点。

——沿黄振兴全面起势。深入实施黄河战略,强力推动黄河滩涂整治,破解了规范管理历史难题,高标准建成“六个万亩”产业基地及“萄醉田园”、黄河驿园、黄河入豫观景台等特色旅游点,带动东寨村等沿黄42个乡村跨越发展,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雏形初显。

——魅力灵宝声名远播。与新郑市联合举办黄帝拜祖大典,黄帝铸鼎铭功地响彻全国。圆满举办中国(三门峡)铜板带箔产业高峰论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中国大地上边走边跳”河南三门峡站选拔赛。承办河南省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并在总决赛夺得冠军。成功创建河南省文明城市。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经济复苏稳中向好。企稳回升加速巩固。顶住经济下行压力,主要指标逐季回暖,2023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3.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6.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预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3.2%、7%,实现了量的合理增长、质的有效提升、势的蓄积壮大。项目建设再创佳绩,全年争取上级政策性资金13.8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1.83亿元;发行政府专项债项目10个,债券融资7.49亿元。连续三次代表三门峡市接受省“三个一批”活动检阅,实施重点项目256个,完成投资307.1亿元,建成投产95个,省、三门峡市重点项目均超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蝉联三门峡市重点项目观摩第一名。企业培育成效显著,坚定不移落实“两个毫不动摇”,联合清华大学举办企业管理能力提升研修班,引导企业家解放思想、加快转型。纵深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落实落细各项惠企政策,累计为企业降、退、缓税1.1亿元,发放企业贷款47.35亿元,有效破解融资难题。新增市场主体1.1万户,总数达7.1万户;新入库“四上”企业88家,总数达483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7家、制造业“头雁”企业2家、“瞪羚”企业2家。灵宝市荣获河南省新时代民营经济“两个健康”实践创新示范市。

(二)工业立市更加稳固。产业集群提档晋级。实施工业项目65个,建成26个,完成投资69.34亿元。组建矿产品企业服务中心,矿产品交易实现由乱到治。新凌铅业绿色技改提升项目仅用420天成功点火试产,刷新“灵宝速度”。宝鑫电子年产2万吨高频低阻抗铜箔项目稳步推进,表面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落地实施,铜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总产值突破250亿元,成功获批河南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哈三联生物制药项目、集中式储能电站等项目快速推进。函谷关发现储量超亿吨大油田,灵宝的家底更加殷实。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投资125.8亿元,实施“三大改造”项目40个,华鑫铜箔一期改造、鸿宇电子二期改扩建等30个项目建成投产,宝鑫电子荣获省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贯标试点企业,国投金城冶金荣获省工业互联网平台贯标试点企业。头部企业持续壮大。国投金城冶金、灵宝黄金集团产值均突破百亿元,双双入选省企业100强;国投金城冶金、宝鑫电子、华鑫铜箔、九易铜业4家企业入选省制造业企业100强。

(三)乡村振兴阔步向前。现代农业蓬勃发展。妥善应对“烂场雨”天气,积极开展“以秋补夏”,努力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全年粮食总产量达2.095亿公斤,实现连年丰收。“果、菌、药、烟、牧”五大产业持续壮大,灵宝苹果品牌价值达200.28亿元,稳居全国县级第一位,入选2023年全国“土特产”推介名单、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食用菌总规模达1.36亿袋,产值22.75亿元。新发展中药材1万亩,总面积达13万亩。合同种植烟叶6万亩,实现利税6400万元,创历史新高。脱贫攻坚有效巩固。投入1.12亿元,实施衔接资金项目61个,其中产业项目33个,占比54%。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发放就业奖补和交通补助322.75万元,新增金融帮扶小额信贷3802户1.55亿元、精准扶贫企业贷款1650万元,助销农副产品2600余万元,脱贫人口人均收入持续提升。乡村建设全面推进。投资7262万元,新建通村入组公路30.6公里,改造提升农村公路122公里。新建高标准农田3.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7平方公里。扎实推进“六乱”“六清”集中整治行动,健全村务员管理机制,实现保洁规范化、常态化。深入推进殡葬改革、乡村自治,培树文明新风,新创建“五星”支部9个,平安建设“三零”村(社区)达到301个。

(四)城乡面貌日新月异。路网体系更趋完善。函谷路北延、经五路、五龙路东延等10条道路和函谷大桥、纬七路跨弘农涧河桥等5座桥梁全面建成,城市外环基本打通,发展框架持续拉大。城市品质更为精致。改造提升老旧小区64个。加强乱停乱放整治,推动共享单车规范管理。全面推行垃圾四分类,建成全市统一餐厨垃圾收转运体系。城区污水处理厂全部完成提标改造,承载能力显著提升。生态底色更加靓丽。完成植树造林3.75万亩、沿黄生态廊道绿化60公里。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85天,PM10、PM2.5平均浓度达到历史新低;6个国控省控断面、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100%。扎实开展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成功通过天然氧吧城市复检验收。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灵宝模式”入选河南省第一批典型案例。

(五)发展活力竞相迸发。重点改革稳步推进。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基本完成。金源系企业司法重整稳步推进,经营效益显著提升。完成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组建乡镇综合执法队,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深化“五医联动”改革,变革医保支付方式,医疗保障效能显著提升。科技研发硕果累累。开展“揭榜挂帅”和“卡脖子”技术科研攻关,与何季麟院士团队合作的关键金属材料中试项目落地,柴立元院士领衔的高纯砷制备项目启动产业化应用,与何满潮院士团队共建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金源矿业、华鑫铜箔成功申报省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华鑫铜箔被认定为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营商环境不断优化。首创全省智慧政务标准化引导平台和“灵企通”惠企综合服务平台,秒批事项达到206项,“跨域通办”合作圈拓展至山东省嘉祥县等4个省外县市,企业群众办事更加便捷,“灵费用、宝证办”品牌深入人心。迭代升级“灵宝一码通”平台,实现文旅、招商、人才等资源触屏可达、精准供给,被评为省级年度营商环境建设先进市。

(六)民生福祉加力提质。公共服务优质共享。财政民生支出达34.89亿元,11大类24项民生实事全部完成。新建公办幼儿园2所,组建市二中、实验小学、市四小三个教育集团,教育资源配置不断优化。灵宝市高级技工学校晋升为技师学院,成为灵宝历史上第一所大专院校。市一院在全国3000多家县级医院绩效考核中排名203,市二院成功创建二级甲等医院,3家乡镇卫生院晋级二级综合医院。4家乡镇敬老院升级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新增家庭养老床位200张。保障网络织牢织密。完成职业技能培训2.1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1.4万人、高技能人才5800人、城镇就业1.3万余人。全年发放低保金3826万元、特困供养金1447.48万元,实现了应保尽保、精准兜底。扎实开展治欠保支示范市创建,坚决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强力开展“七查一打”活动,非煤矿山、燃气、消防、自建房等领域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加强食药品、特种设备监管,强力推进整治盗采矿产资源“雷霆行动”,安全形势持续平稳。开展农商银行、中原银行不良贷款集中清收活动,金融风险有效化解。聚焦源头治理,着力推动信访积案化解清零,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一年来,我们扎实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推动上级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四风”树新风,扎实做好巡视整改后半篇文章,推动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自觉接受市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23件、政协委员提案156件。坚持依法行政,深化政务公开,扎实开展行政复议质量提升年活动,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加大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力度,法治型、廉洁型、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新进展。

国防双拥、民族宗教、妇女儿童、群团组织、档案史志、防震减灾、残疾人事业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回首2023年,我们用艰苦奋斗,打下了乘势而上、奋勇突破的坚实基础;用顽强拼搏,开创了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良好局面。历程刻骨铭心、使命催人奋进。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老领导、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驻灵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指战员,向上级驻灵单位,向广大企业家,向所有关心支持灵宝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受国际国内大环境影响,居民消费和市场主体扩大投资意愿还不够强,经济恢复发展的基础还不稳固,稳增长压力较大;产业结构还不优,新兴产业方兴未艾,支撑带动能力不足;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创新链产业链融合有待深化,关键领域“卡脖子”难题还需突破;城乡发展还不平衡,乡村振兴任务依然繁重;教育、养老、卫生健康、文化等民生领域还存在薄弱环节;财政增收压力大,“三保”任务较重;一些干部的担当精神、服务意识、干事劲头,还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紧盯不放、着力解决。

二、2024年主要工作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

根据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精神,明确2024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推进“十大建设”,主动融入现代化三门峡建设“13561”工作布局,聚焦“新河文山农”五篇大文章,紧盯“冲刺全国百强县”目标,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灵宝实践新局面。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6.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粮食产量稳定在2亿公斤以上,城镇新增就业8300人以上,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与“十四五”目标统筹衔接。

将今年经济增长目标确定为6.5%,是经过深入研究,审慎决定的,充分考虑了保障改善民生、引导社会预期的需要,既符合“十四五”规划高质量发展要求,也兼顾了“冲刺全国百强县”目标,与经济潜在增长率相匹配,有利于提振发展信心、凝聚各方力量,是积极的、有为的。但在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全球经济依然低迷、外部环境严峻复杂的背景下,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必须深刻把握时与势、危与机,将“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要求贯穿各项工作始终,坚定信心决心,创新发展思路,抢抓战略机遇,加快培育新动能新优势,努力赢得先机、掌握主动。重点做好以下九方面工作:

(一)激消费、扩投资,夯实发展硬支撑。坚定稳的信心、进的决心,多措并举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壮大有活力的主体,实现经济平稳高质量运行。

强化项目带动。深化“项目为王”理念,健全项目谋划、招引、建设、投产全流程跟踪服务机制,滚动开展“三个一批”活动,形成谋划项目快落地、落地项目快建设、建设项目快投产的良性循环,计划实施重点项目263个,总投资810.7亿元,力争全年完成投资206亿元。抢抓政策机遇,提升项目谋划的前瞻性、精准性、科学性,再谋划储备中央预算内资金、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等项目300个以上,争取更多项目纳入上级“大盘子”。实施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工程,抓好十大产业链项目谋划,用好“金八条”等优惠政策,大力开展项目招商、产业链招商,确保引进省外资金110亿元以上、外资900万美元以上。

激发市场活力。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持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加强公平竞争政策审查,营造良好舆论环境,让民企放心创业、安心发展。健全大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机制,落实落细各级惠企政策,支持各类企业提质增效、开拓市场、做大做强,确保产值超百亿元企业稳定在2个以上,超10亿元企业达到8个以上,全年新增市场主体1万户,总数达到8万户;新增“四上”企业90家以上,其中规上工业企业25家以上。

释放消费潜能。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聚焦“商品+服务”两大便民消费核心,稳定和扩大餐饮、文旅、家居、家电等传统消费,提振住房、汽车等大宗消费,积极培育庙会节会、体育赛事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带动相关领域投资,形成消费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规范提升南田、北田、车窑等新兴夜市和尹富市场、购物中心经营管理,发展“夜经济”,让城市“烟火气”更浓。持续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改造提升乡镇商贸中心8个,引导各类商超、电商企业,发展网上零售、直播带货等新服务模式,推动线上线下消费和不同业态消费协同发展。

(二)聚人才、拼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坚持“建平台、抓主体、引人才、优服务”同向发力,聚集创新资源,加速成果转化,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

建强创新平台。推动“一院五中心”等创新平台高效运营,联动企业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快哈三联灵宝生物制药暨全球植物源抗生素研发中心项目建设,尽快形成实质性研发能力。深化与何季麟、柴立元、何满潮等院士团队合作,加大“卡脖子”技术攻关力度,争取关键金属材料、高纯砷制备、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等技术研究早日实现产业化应用。支持龙头企业协同大院大所、科研专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等组建创新联合体,新增省级创新平台、省级重点研发专项2个以上,打造更多原创技术“策源地”。

壮大创新主体。加快创新要素向“链主”“小巨人”“隐形冠军”“单项冠军”企业集聚,推动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更高质量研发活动全覆盖,确保企业研发投入翻一番。深入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双倍增”计划,重点支持万贯实业申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宝一讯、民生新材料等5家企业申报专精特新企业,宝鑫电子申报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力争全年新增专精特新企业5家,总数达到17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总数达到24家。

引育创新人才。加大柔性引才、项目引才、平台引才力度,依托人才项目“揭榜挂帅”、省博士服务团选派,引导骨干企业引进1—2名领军人才或顶尖人才,健全“高精尖缺”人才谱系。深化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建设,持续推进“五大计划”“七大工程”,用活“一人一方案”“一事一议”机制,加强人才医疗、住房、子女就学等全方位服务保障,让更多青年人才走进灵宝、留在灵宝、服务灵宝。

(三)延链条、育集群,厚植产业新优势。坚持工业立市不动摇,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推动传统产业延链升链、新兴产业补链强链、未来产业建链成链,加快构建现代化工业体系。

有色金属产业,推动新凌铅业全面达产达效,同步实施新凌铅业绿色生产技改提升(二期)项目、年产20万吨锌基材料项目,谋划实施鑫华矿冶年产10万吨铅基新材料及再生资源绿色回收利用项目、秦岭冶炼多金属综合回收利用暨绿色生产技改提升项目,打造循环经济产业园。加快黄金精深加工产业园建设,拓展矿产品企业服务中心功能,发展矿产融资、质押、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业,助力有色金属产业提档升级。

铜基新材料产业,聚焦新型电池及储能、高纯石墨等关键战略材料,重点推进宝鑫电子2万吨高频低阻抗铜箔项目年内建成投产,加快九易精材铜精深加工、金源朝辉年产1万吨压延铜箔(二期)、年产3万吨特种石墨二期等项目建设,推动铜基新材料产业壮规模、提品质。聚焦高端屏、智能端、专用芯,加快实施表面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宝一讯年产2.6亿件电子连接器、鸿宇电子PI膜等项目,推动产业链迈向更高端、关键环。

绿色能源产业,抢抓国家“双碳”战略政策机遇,大力发展风、光、水等绿色能源,加快东润清能100MW风电、集中式储能电站等项目建设,力争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一季度实质性开工建设,推动铜箔谷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宝鑫电子增量配电项目尽快落地实施,探索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体系,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发展优势。

现代食品产业,支持昌盛菌业、沙大宝、帅华果醋、源丰果业、德乐兴源、德利福、玉龙香等企业提升技术工艺,开发香菇多糖、枣茶、果脆、水果蔬菜罐头、杜仲药茶等新产品,拉伸产业链条。以休闲食品、冷链食品、预制菜为重点,依托万和餐饮,实施灵宝小吃预制菜产业园等项目,建立“产、购、储、加、销”一体化的绿色食品产业生态圈,加快培育产值20亿元的现代食品产业集群。

各位代表,灵宝以工业立市,工业强则灵宝强。我们将主动对接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积极开辟新赛道,实施国家大科学装备、油气资源勘查项目,争取更多战略性基础设施、战略性物资储备基地在灵宝布局,塑造发展新优势。

(四)兴产业、促振兴,绘就乡村新画卷。学习用好“千万工程”经验,加快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扛稳粮食安全责任。牢记“国之大者”,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和耕地保护制度,强力开展农村乱占耕地问题专项整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分类推进撂荒地利用,新建高标准农田3.2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2亿公斤以上,抓好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守好“粮袋子”、稳住“菜篮子”。

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坚持适度规模经营、产业集群发展,做足做活“土特产”文章,持续壮大“果、菌、药、烟、牧”五大特色产业。开展苹果新优品种选育及绿色栽培技术集成研究,打造苹果新优品种示范园9个,新增绿色食品(苹果)基地5000亩。新改建香菇设施大棚300个,食用菌总规模保持在1.4亿袋以上;新改建烟叶电烤房250座,合同种植烟叶6.5万亩,继续保持利税6000万元以上;新发展中药材6000亩,叫响道地药材灵宝品牌。支持新六农牧、东方希望、温氏禽业、喜乐佳、快乐农牧等龙头企业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基地,助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打造沿黄现代农业示范区。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打造现代农业灵宝样板。强化科技引领,聚焦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按照“一个产业+一个龙头企业+一所科研机构”思路,实施“百千万”提升工程,提高“六个万亩”基地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水平,打造绿色高效农业示范区。夯实主体支撑,实施新型经营主体培育行动,加快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推动沿黄家庭农场扩规模、农民合作社优质效、龙头企业提能级,力争创建省级家庭农场4家、三门峡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7家,新增社会化服务组织10家。加速产业融合,推动沿黄产业向贸易加工延伸、与文旅融合发展,打造盘豆驿农耕研学基地等乡村旅游综合体9个,建设特色农业发展先行区;实施现代农业物流产业园、畜禽屠宰冷链物流中心、粮食储备应急配送中心、农产品深加工示范园等项目,打造黄河金三角农产品加工基地、集散交易中心。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完善联农带农机制,精准实施衔接资金项目,盘活闲置资源,促进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深入推进“五星”支部创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巩固提升治理“六乱”“六清”成果,加快建设和美乡村,争创省级乡村建设示范乡镇1个、示范村10个,创建“五星”支部13个。

(五)扬龙头、丰业态,推动文旅深融合。坚持创意引领、文化赋能、跨界融合,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庙会节会为载体,持续激发文旅融合发展新活力。

做强函谷关大龙头。树牢“大函谷关”理念,持续推进函谷关历史文化功能区提升工程,加快函谷关古城墙、望气台、函谷关历史博物馆、职教园区、中医院搬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践基地等项目建设,提升《问道函谷》实景演绎、《天下函谷》数字化展示、《楚汉争关》等节目质量,推动函谷关持续升温、火爆出圈,打造文化旅游终极目的地。

加强文化传承利用。坚持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快北阳平遗址和城烟遗址考古调查发掘,实施西坡遗址考古研学基地等项目,开展黄帝文化学术研讨交流活动,推动中华早期文明研究取得新成果。深入实施“非遗点亮计划”,举办灵宝剪纸、道情皮影戏等非遗展演活动,推动老子传说系列故事进校园,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1个、三门峡市级非遗传承人5人,繁荣文化创作生产,推出一批精品力作,让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

创新文旅营销模式。整合优化核心景区、乡村民宿、文化遗址、生态观光等资源,策划一至三日精品旅游线路,打造以《道德经》文化、黄帝文化、仰韶文化为主的文化研学游,以黄河观景台、汉山景区为主的生态观光游,以苹果小镇、“萄醉田园”为主的采摘体验游。高标准举办函谷关春节大庙会、纪念老子诞辰、黄帝拜祖大典、“登中原之巅,赏千年杜鹃”、金城果会等活动,打造热点爆点话题,持续引客入灵、增加人气、集聚商气、提升名气,推动文旅市场火起来,叫响“四大品牌”。

(六)提品质、精运营,打造魅力新灵宝。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持续优化布局、精致管理、创新经营,打造宜居城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

完善现代交通体系。实施开元大道与三灵快道交叉口改造提质项目,优化城市北出口交通秩序;协调推进绕城高速连接线项目,力争5月底前建成通车,打通城市南出口;加快推进县道064建设,打通城市南环通道,实现货车快速绕城通行。加快永城至灵宝高速前期工作,推动灵宝至永济高速尽快开工建设,增强灵宝区域交通辐射能力,加快构建“连接三省、融汇省际”交通大格局、大网络、大体系。

强化城市经营管理。定期组织城市体检,适时开展有机更新,实施老城区提质升级、老旧小区改造、保障房配套设施、智慧停车场、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等项目,提升城市品质。探索推进将“无主小区”纳入临近“有主小区”物业一体化管理,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创新城市经营理念,坚持“治理+改造+运营”一体化推进,完善水、气、暖、管网、游园等基础设施,盘活城市闲置资产,推动城市持续健康发展。加快数字灵宝建设,健全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推进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巩固“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完成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支持各乡镇完善基础设施、壮大主导产业,构建优势互补、协调有序的城乡发展格局。引导近郊乡镇融入主城区,发展配套产业,实现设施互通、要素共享、提速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乡镇,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建设一批工业重镇、旅游名镇、文化古镇。支持豫灵镇文峪村、杨家村,阳平镇北阳平村、大湖村,焦村镇西常册村,寺河乡姚院村等特色乡村,赓续历史文脉,挖掘乡土风情,打造一批传统文化示范村、康养旅游示范村。

(七)强治理、优环境,筑牢生态大屏障。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高品质生态支撑高质量发展。

加强生态保护治理。落实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稳步推进秦岭东段洛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统筹治理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和黄土沟壑水土流失等问题,持续优化黄河右岸(灵宝段)整体生态环境,实现6条支流“清水入黄”,打造美丽幸福黄河示范段。严格落实林长制,扎实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力争全年造林6.2万亩、森林抚育3万亩,建设省级森林乡村示范村15个。

精准开展污染防治。打好蓝天保卫战,加强高值热点、散煤、扬尘、重污染天气等关键环节污染防控,强化源头管控和区域协同治理,争取PM10、PM2.5、空气优良天数,持续实现“两降一升”;打好碧水保卫战,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河流断面水质管控,推动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达标运行,构建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保护治理新格局;打好净土保卫战,依法推进农用地分类管理,持续推动土壤污染源头防治,提升土地安全利用水平,让美丽灵宝空气常新、绿水长流、青山永在。

稳步推动绿色转型。严格落实绿色制造标准体系,严控“两高”项目,推动传统产业全流程清洁化、循环化、低碳化改造,实施绿色化改造项目4个,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1个、省级绿色工厂1个。深入开展“无废城市”建设,鼓励园区、企业、社区、学校开展绿色、清洁、零碳引领行动,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实施国投金城冶金、鑫安固废扩建等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项目4个,创建“无废小区”4个、“无废细胞”20个,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八)深改革、扩开放,塑造发展新动能。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加快机制创新,破解要素制约,打通堵点痛点,全面激活发展动力。

做优开发区大平台。深化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加快承接三门峡市下放的行政审批职能,确保放得下、接得住、用得好;推进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加大批而未供及低效闲置土地处置力度,有效保障项目建设用地需求;实施总投资50.48亿元的开发区公共服务平台项目,持续推进豫灵铁路专用线、“双创”孵化基地标准化厂房等配套设施建设,充分发挥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作用。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以推进金源系企业司法重整为切入点,纵深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健全市场化运营机制,盘活存量资产,增强“造血”功能。稳步实施域内矿山资源整合,加强债务风险管控,优化经营管理,推动矿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事业单位、乡镇财政体制、乡村医疗卫生体系等关键领域改革,释放改革红利,增添发展活力。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深化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落实好28项重大改革任务,全面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审批模式,实现“线上一个平台、线下一个窗口”的一体化政务服务全覆盖;推动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精准直达各类市场主体,加速“企业登门”向“登企业门”的转变,全力打造“便利灵宝”;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推行包容审慎监管举措,强化信用灵宝建设,站稳全省营商环境第一梯队。

提升开放合作质效。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深化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坚持内外资并举,提升外贸发展水平,加快灵宝铜箔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着力打造带动区域、辐射全国的开放高地。大力实施“千企百展”拓市场行动,积极组织外资外贸企业参加全球豫商大会、第十五届河南投洽会、进博会等大型商贸活动,争取引进更多高质量外资落户灵宝。

(九)增福祉、守底线,全面提升获得感。牢记为民宗旨,始终把群众的“点滴小事”当成“心头大事”,坚决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更大力度惠民生。续建棚改安置房6301套,交付使用4583套。加快推进公办养老机构、农村幸福院建设,努力让每一位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巩固提升省级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推进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城乡联动、医防协同,持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新建公办幼儿园5所,增加学位1440个;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提升项目6个、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项目25个,加快推进中小学集团化办学,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职教园区项目建设,做强灵宝技师学院,培养高技能人才,打造产教融合样板。全力办好“龙腾盛世·春满金城”双节文化活动,实施文化惠民十项工程,持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各位代表,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前期,我们多方征集民意,经过审慎研究,筛选出13项民生实事候选项目,提交本次会议审议票决。我们将根据票决结果,完善责任落实、跟踪管理、考核考评等工作机制,切实把民生实事项目建成顺民意、暖民心的精品工程,真正让民生愿景成为幸福实景!

更实举措强保障。持续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全民医保覆盖率。推进社会救助扩围增效,做好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加强退役军人和军属权益保障,强化对优抚对象、妇女儿童等群体的关爱帮扶。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亿元以上,举办专项招聘会60场以上,切实解决“就业难”“招工难”问题。推进治欠保支示范市创建,落实“一金四制”制度,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推动城乡公益性公墓建成投用。

更严要求守底线。压实“三管三必须”和企事业单位法定责任,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加强洪水、地质等重大灾害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持续有效防范非煤矿山、尾矿库、危化品、燃气、消防、特种设备、建筑施工、自建房等重点领域风险,确保全市安全形势持续平稳。深化与小秦岭自然保护中心联防联控,重拳打击矿山盗采违法犯罪行为,坚决守牢“双零”底线。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四治融合”基层治理体系,聚焦信访初访,强化源头化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用好“12345”政务服务热线,着力化解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防范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持续开展自媒体乱象整治,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守护就在身边、安全可知可见。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将始终讲政治、强法治、勇担当、转作风,努力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是铸牢忠诚之魂。深化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政府工作全过程各领域。

二是夯实法治之基。深学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三是砥砺担当之能。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把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最鲜明的底色,落实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干部知重负重、担当作为,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确保市委决策条条落实、件件落地、事事见效。

四是永葆清廉之风。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切实加强正风肃纪,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建立健全厉行节约制度,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强化财政资金监管,严控非急需非刚性支出,把宝贵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

各位代表!奋斗成就梦想,实干赢得未来。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定信心,守正创新,埋头苦干,奋勇前进,加快资源型城市向创新型城市蝶变,全力“冲刺全国百强县”,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灵宝实践新篇章!


   打印